奥数 > 小学资源库 > 教案 > 小学语文教案 >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> 正文
2022-03-08 13:32:32 下载试卷 标签: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下册 语文教案
2.体会抉择之痛。
(1)屋漏偏逢连夜雨,事情还不止如此,秘书带来的志愿军司令部的电文,让这颗滴血的心更痛了。
出示电文的主要内容,轻声地读。这封电文的到来,说明毛主席面临着什么?
(2)面对这封电文,毛主席是怎样的心情呢?你觉得用什么词可以概括出来?指名回答。(犹豫、痛苦)
(3)他犹豫什么?为什么为难呢?
(4)交流并指导朗读。
①“儿子活着不能相见,就让我见见遗骨吧!”
他内心想让儿子回来吗?用朗读来表现他的愿望。
②“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。”
你体会到主席矛盾、痛苦的心情了吗?用你的朗读再现主席当时的心境吧。
(5)小结引读。
①岸英在世时,他们聚少离多,就这样把岸英留在朝鲜,他该有多么内疚啊,他自言自语着“儿子活着——”,可是当他想到那么多牺牲的战士都长眠在朝鲜,他决定——
②岸英从小受尽苦难,作为父亲,他多想对儿子做点补偿啊,他现在能做的仅仅是让他魂归故里,可是当他想到那么多牺牲的战士的父母也无法见到自己的儿子,他决定——
③岸英是杨开慧烈士留下的骨血,自己非但没照顾好岸英,现在还要让岸英永远留在朝鲜,他该多么愧疚啊,可是当他想到那些把志愿军战士当成亲骨肉的朝鲜人民,他决定——
(通过个别指导朗读,再加上教师精心设计的小结引读,一步步把气氛烘托出来,让学生走进毛主席的内心,细细体会伟人的悲痛。)
(6)但是,当秘书把电报记录稿交给他签字的一瞬间,他还是 了,因为这一落笔,就意味着 。
(教师在说过渡语时,出示上句,与学生互动。)
这支握在手中无数次的笔,这支做过无数惊天地、泣鬼神的决策的笔,此时竟是那么沉重,毛主席提不起,更放不下。
(7)出示“第二天早上,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。毛主席已经出去了……青山处处埋忠骨,何须马革裹尸还。”
这该是一个多么难熬的漫漫长夜啊!请你闭上眼,走近他,贴近他这颗滴血的心,你仿佛看到了什么?听到了什么?请你用手中的笔为我们重现这个夜晚。
学生进行练笔,播放音乐《神秘的花园》来烘托气氛。出示练笔的开头:“窗外的风更大了……”
学生完成练笔后,点名反馈。
(此处安排这个练笔,让学生更加贴近主席的内心世界,内化语言,升华情感,领会伟人痛苦抉择的心路历程。)
3.总结课文,升华主题。
出示填空:
作为主席,他多么想( ),多么想( );但是,作为主席,他不能( ),不能( )。毛泽东是平凡的,更是( )的!
三、朗读诗句,总结全文。
1.尽管不舍,尽管悲痛,但主席克制了自己的情感,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决定——(青山处处埋忠骨,何须马革裹尸还。)
这铮铮的言语下,是毛泽东那宽广的胸怀和深深的父爱。
毛泽东是平凡的父亲,但他更是伟大的领袖!我们再一起来朗读一下这句诗!
(再次引读,让学生在再三读诗句的同时,明白诗句中蕴含着伟人艰难的心路历程。)
2.结合课文,说说你对“青山处处埋忠骨,何须马革裹尸还”的理解。(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,至于死后是否要把遗骸运回家乡安葬,那倒无须考虑,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。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,又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骨安葬问题的态度,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,将儿子葬于朝鲜,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。)
板书设计
青山处处埋忠骨
接到电报:痛失爱子
教学反思
这篇课文重在一个“情”字。这份“情”是深厚的、深沉的、凝重的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,重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,从人物的语言、动作、神态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,再通过读的方式,感受人物情感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点击查看万博体育app::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
奥数网提醒:
小升初试题、期中期末题、小学奥数题
尽在奥数网公众号
欢迎扫描二维码
关注奥数网微信
ID:aoshu_2003
欢迎扫描二维码
关注中考网微信
ID:zhongkao_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