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文诗歌鉴赏:《秋来》(2)
来源: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:奥数网整理 2019-02-11 12:16:16

【赏析】
衰灯络纬,桐风落叶,此诗一开始就营造了凄凉冷落的氛围——夜晚,昏暗的油灯,凄凉的蟋蟀的鸣唱,还有窗外凄凉的秋风和飘飘的黄叶,构成诗人生活的环境,也传递出此时此刻诗人内心的感受。壮士悲秋,一个“惊”字,表达出这个自诩壮士的诗人猛然意识到又一个秋天到来了,而自己依旧碌碌无为,一事无成的惊愕。
接下来作者告诉我们他在抚卷长叹,慨叹自己的文章无人欣赏,生满了蛀虫,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悲愤。
如此秋夜,如此愁怀,“思牵今夜肠应直”,纵使柔肠百结,也应被愁绪扯“直”了,这一个“直”字表达出生活对诗人生命的残酷无情,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痛彻心扉的生命体验。在生活中知音难觅,无人赏识,那就向古人中寻觅吧,那冷雨中不是有古代诗人的“香魂”来抚慰他吗?冷雨与香魂,凄凉与温馨,此处用词造境的反差产生出强烈的艺术张力,给人震撼,不禁使人想起蒲松龄那句话:“知我者,其在青林黑塞间乎?”(《聊斋志异·自序》)这是一种生命旷古孤独的体验。
秋夜、秋风、秋雨,已把秋之凄凉道尽了,但诗人似乎还嫌不够,还要再加上一个“秋坟”,在这片秋坟里还要飘满呜呜咽咽的鬼的吟唱!鬼吟唱的是什么?是鲍照的《行路难》吗?在这里凄凉的氛围被渲染到极致。
李贺此生充满恨憾,恨怀才不遇,恨老大无为,恨世道不公。他这绵绵无绝期的“恨”,让他相信自己的“恨血”也会如苌弘的血一样,千年之后,化成“碧玉”。这最后一句“恨血千年土中碧”,既表达了对人生苦闷的愤恨慨叹,又告诉我们,他坚信自己终有一天会获得世人的赏识,他为此而执着。
无限凄凉无限恨,此诗频频运用了“魂”“鬼”“坟墓”这些象征着死亡的意象,有人说这是李贺的绝命诗。信乎!
相关文章
- 小学1-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
-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
- 小学1-6年级万博体育app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
-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
- 小学1-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